武汉市府通过规划 10年"再造"10个东湖高新区
未来十年,东湖示范区产业发展目标,是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产业,以生物、环保节能、高端装备制造为战略产业,以高技术服务业为先导产业,形成“131”产业架构。
“东湖示范区不是念‘武汉经’,而是代表国家战略,参与国际竞争”,市长唐良智审议时表示,示范区在地区政府管理、要素聚集、市场和企业商业模式上要有突破,制度创新上要在全国有“示范效应”,在技术创新能力上要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。
为企业“量身打造”成长通道
纲要提出,示范区要为科技型企业“量身打造”成长通道;到2020年期间,力争每年新增科技型企业占园区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20%以上。
■创业“起飞”计划。纲要称,对处于创业期的科技企业,示范区将改革完善针对天使投资的税收激励政策,设立示范区天使投资基金,对发展潜力大的项目进行一定比例的跟踪投资。提升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功能,力争到2020年末,累计孵化面积达500万平方米以上。
■加速“跃升”计划。建立创新企业加速发展机制,包括完善企业管理体制,特别是人才激励机制;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经营能力、建立清晰的技术路线图等。设立“创业板上市引导资金”,推进高成长企业到创业板上市。
■大企业“腾云”计划。纲要称,要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并购和企业重组,支持邮科院、中冶南方、凯迪电力等龙头企业跨区域、同行业进行企业并购和行业整合,打造世界级大企业。
鼓励形成能够改变世界的商业模式。围绕物联网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,支持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融合发展。
10年引进万名海外高层次人才
纲要写道,示范区要打造“人才特区”。要制定示范区紧缺人才开发导向目录,依托“千人计划”、“长江学者奖励计划”、中科院“百人计划”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,和湖北“百人计划”和东湖“3551人才计划”,加强在海外华人网站、论坛、协会等方面宣传力度,引进一批世界一流水平、能带来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团队。力争到2020年,累计从海外引进一万名高层次人才。
继北京中关村后,武汉东湖高新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;不久前,上海张江获批成为第三个创新示范区,东湖示范区未来如何“错位发展”亟待破题。昨日,市政府常务会原则通过的《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(2011-2020)(送审稿)》及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,10年后,一个总收入十倍于现在东湖高新收入的新城,将屹立于东湖之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