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鼎案引发担保公司动荡 广州担保公司九成歇业
继广东华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(下称“华鼎”)和广东创富融资担保有限公司(下称“创富”)资金链断裂后,广州又出现了广州联银融资担保有限公司(下称“联银”)资金链危机。
此时,除了极少数公司正常经营外,广州大多数担保公司处于普遍停业的状态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目前广州93家融资担保公司中,正常进行业务的企业不足1/10。这一切让担保行业前几年高速发展背后的乱象浮出水面。
华鼎案引担保公司大动荡
最近,华鼎担保和创富担保的涉案企业走上了刑事法庭,而联银担保则走上了民事法庭。
4月2日,联银将面对着一场官司,这或只是它近期面对的众多官司中的一场。据悉,联银为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(下称“现代学院”)做的担保项目出了问题,有消息说这家高校欠60多名债权人的债务达到了3.2亿元,都由联银做担保。而事实上,早在去年5月,联银的资金链就已传出危机的消息。
业内人士透露,联银担保的实际控制人为沈国松,除了联银担保,尚有3家担保公司,目前都已停业。
面临诸多官司的银联担保或仅仅是担保业的一个缩影。
“现在广州正常接业务的融资担保公司只有七八家。”张简(化名)说。而广州共有93家融资担保公司。
张简所在的广州某融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,有十多年的历史,在珠三角是一家资历较深的中型担保公司。然而由于银行停止了与其合作,它也将于6月关闭。
张简告诉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,这种现象在同业中很普遍,这些融资担保公司的出路要么是注销,要么是把融资担保牌照转让出去。
而广东整个担保公司的困境始于华鼎担保出事。
华鼎是广东数一数二的担保公司,当与华鼎有20亿元合作项目的一家国有大行,意识到华鼎担保出了问题,为避免出现更多不良贷款,2010年10月,该行停止了与民营担保公司的合作,根据当时该行总行的规定,只能跟政府注资的担保公司合作,而在广东,只有4家担保公司符合这个资格。该行收贷后,华鼎担保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。2011年1月,华鼎危机暴发。此后,所有的银行要么停止与担保公司的合作,要么进入观望状态。
“一方面,银行不与担保公司合作,担保公司没了资金来源,做不了业务;另一方面,华鼎和创富合作过的企业,涉及骗贷,其他担保公司都不敢再跟这些企业合作,这样客户就少了一半。而广州的企业就这么多,少了一半客户资源,担保公司也很难开展业务。”张简说。
事实上,大部分担保公司,在经历银行停止与担保公司合作一年半后,基本上所有的业务都停顿了。而剩下目前能够正常经营的七八家担保公司,如银达担保等都是有政府背景,或大型的担保公司。
目前在经营的担保公司也出现了变化。“它们不缺业务,因为其他担保公司都倒了,所以它们的业务反而增加了,但是这些担保公司很多业务不愿做,比如对传统行业的担保就不愿做,它们的业务也很不好做。”张简说,他的几位同事离职后去了那些大担保公司,但因为许多项目不能做,所以拿不到提成,也最终不得不离开了担保行业。
担保公司资金链条脆弱
对于张简的公司来说,或许还算是幸运,因为它没有像华鼎和联银一样出现资金链断裂。该公司的业务陆续到期解保,去年上半年解保时,发现两单业务出了问题,担保公司不得不进行代偿,一笔涉及到800万元,一笔涉及到700万元。之前一年的收益都打了水漂。
“如果再出一单代偿,我们的资金链就要断了。”张简觉得庆幸。
那么,为什么注册1亿元的融资担保公司,出了两单代偿一年的工作就算白干了,出了三单代偿就可能资金链断裂呢?似乎一切显得非常不合理。然而,这却是担保业的常态。
担保业存在先天机制不足。在国内,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费一般为担保额的3%~5%,而一旦担保的企业贷款出风险,担保机构就要100%代偿。
以张简的公司来算,放大贷款倍数为3倍,也即是3亿元。按担保费4%计算,一年的收益不过1200万元。两单代偿1500万元,已吞食了担保公司一年的全部收益。
而担保公司的资金链都相当脆弱,业内有一个公开的秘密,大部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都被挪做他用,许多担保公司干的是“空手套白狼”的生意:担保公司成立之初,往往从别处借入一笔资金,一旦通过考察拿到牌照,这笔资金就拿去还了债。所以担保公司正常的流动资金往往只有一两千万元。这也就是代偿超过两千万元,担保公司就可能资金链断裂的原因。
而通过正常经营,担保公司往往活不下去,就会铤而走险,暗中做许多非法生意,集资、放贷都是业内常见的事。事实上,在2010年前两年担保公司井喷式的发展,很多老板就是奔着有担保公司掩护,可以做类似资金腾挪、集资、放贷等灰色交易而来。
联银担保并非特例,它只是担保业乱象中的一员。在它之前,大部分担保公司未必干净。联银现象只不过是一个代表,对担保业的追责和反思才刚刚开始。